第一步:多肽合成儀操作前準備——奠定成功基礎
環境與設備檢查
選擇干燥、清潔、溫度穩定的場所(20℃±5℃),避免潮濕、高溫或灰塵干擾。
確保儀器安裝平穩,電源電壓、頻率與設備要求匹配(如壓縮空氣壓力“AIR”表需60-100psi,“N?”表需5-10psi)。
檢查溶劑儲液瓶、氣體管道連接是否緊密,防止泄漏。
材料與試劑準備
準備高純度氨基酸、活化試劑(如HBTU)、溶劑(DMF、DCM)及樹脂,確保無雜質。
根據合成方案稱量試劑,嚴格按比例混合(如3倍過量氨基酸用于偶聯反應)。
將樹脂加入反應器,用DCM溶脹后抽干,再用DMF洗滌去除雜質。
參數設定與校準
輸入多肽序列,設定反應條件(溫度、時間、溶劑比例)。
示例:Fmoc脫保護(20%哌啶/DMF,5分鐘×2次);偶聯反應(3倍過量氨基酸,1小時)。
運行設備自檢程序,校準溫度、壓力、取液針等參數,確保傳感器精度。
第二步:合成過程操作——核心步驟解析
啟動合成程序
打開合成儀電源及壓縮空氣開關,啟動預設程序。
儀器自動完成脫保護(如Fmoc基團去除)、偶聯(氨基酸交聯)、洗滌循環,全程監測反應溫度、壓力及pH值。
關鍵操作要點
脫保護:使用堿性溶劑(如20%哌啶/DMF)去除氨基保護基團,需重復2次以確保徹底。
偶聯反應:將活化后的氨基酸溶液注入反應室,補充DMF至適當濃度,攪拌1小時形成肽鍵。
洗滌:每步反應后用DMF清洗,清除未反應物質和副產物,減少雜質積累。
實時監控與調整
通過UV吸光度或質譜分析監測反應進程,確保每一步按預期進行。
若發現反應液不均勻,調整攪拌器轉速;若溫度異常,檢查加熱盤位置。
第三步:合成后處理與維護——保障長期穩定
產物收集與純化
加入裂解液(如TFA/水/三異丙基硅烷=95:2.5:2.5),室溫攪拌2小時,將多肽從樹脂上裂解下來。
過濾除去樹脂,濃縮裂解液后用乙醚沉淀粗肽,通過離心、洗滌得到固體產物。
使用高效液相色譜(HPLC)純化,去除雜質,獲得高純度多肽(>95%)。
多肽合成儀設備清潔與保養
即時清潔:合成結束后,立即用乙醇或去離子水清洗反應容器、針頭、泵頭和管路,避免殘留試劑腐蝕設備。
定期維護:每月更換磨損部件(如密封圈、針頭),校準傳感器精度;每季度潤滑機械部分,保持運行順暢。
長期存放:若設備閑置,清洗干凈后拆卸存放在干燥、通風處,防止生銹或受潮。
故障排查與記錄
常見問題:泵頭漏液(更換密封圈)、反應容器溫度過高(調整加熱盤位置)、設備無法開機(檢查電源及控制板)。
記錄與報告:詳細記錄每一步操作參數(試劑用量、反應時間、溫度)及產物純度,生成實驗報告,為后續優化提供依據。